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正文

秋冬季传染病高发 大家应加强防护
2016-11-04 09:21   审核人:

目前我省已进入秋冬季,正是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切实做好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广泛开展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使学生、教职工、离退人员掌握必需的防病知识,学会必要的防病技能,不断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更意味着即将有一大波的传染病向我们入侵。 晚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风大干燥,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增多,特别是学校、车站、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环境,人群相对集中,一旦有传染病患者出现,极易传播扩散。成年人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误工、病休,而老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会引起较严重临床症状进而需要住院治疗。而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机构会因为传染病的流行而延误工作进度和教学计划。 因此,秋冬季加强传染病的预防与宣传,对老百姓做好养生保健、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秋冬季节常见的几个传染病进行介绍。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类以发热、头痛、肌痛、乏力、流涕、咳嗽、咳痰等以急性呼吸道症状疾病的总称。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源主要有链球菌、军团菌、鼻祖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和克雷伯菌等。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160余种/型。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约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70%80% 还有一些病毒,虽然经过呼吸道传播(也就是通俗讲的“吸进去”的传染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但它们在临床表现上,除了呼吸道症状外还有不同表现。比如,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 我省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我们熟知的2009年流感大流行由H1N1病毒引起的。 据估计,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在全球每年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5-50万死亡。流感的住院和死亡主要发生在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根据我省的监测结果提示,陕西省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节。

流感高峰来临时,门诊发热并伴随有咳嗽或咽痛症状的人群中,有超过25%患者感染流感病毒。

防治措施

1疫苗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由于流感病毒变异非常活跃,这种特异性保护作用只能维持不到1年。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结合陕西省流感流行状况,我们建议在每年的911月份接种流感疫苗。

 2明确诊断,遵医嘱服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

3一般预防——做好五个字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尽量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挖鼻孔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提倡冷水洗脸,均衡、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抵抗疾病能力。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合理睡眠。

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常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染,引起人类呼吸系统、胃肠道、泌尿系统、眼睛及肝等多个器官的感染。已知有腺病毒有55个血清型,其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为腺病毒347142155型。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咽喉炎、呼吸系统感染、结膜炎、胃肠炎等疾病。其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见重症病例。饮用受污染的水也可引起腺病毒感染而导致胃肠炎。 近年来,因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在国内外时有报道,主要发生在幼儿园、社区和军营等集体场合等生活在封闭环境内的人群。我国曾于2006年在北方学校中发生过由腺病毒55型引起的学生群体中的呼吸道暴发疫情。腺病毒导致呼吸道感染的潜伏期通常为412,平均8天。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防控策略

由于腺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疫苗尚不成熟。患者驻地消毒和隔离是主要措施。 消毒用含有效氯600mg/L的次氯酸钠作用20min,就可以完全灭活腺病毒。这也是我们预防手足口病时大力推广过的84消毒法——用一矿泉水瓶盖的消毒液配制一矿泉水瓶的水,混匀后采取“浸、洗、擦、洒、泼”五步消毒。即:浸泡患者衣物和床上用品;清洗玩具和毛巾;用消毒液浸泡过的毛巾擦拭患者接触的桌子、椅子、门把、扶手、台面等物体表面;用过的消毒液水泼洒地面污物。排泄物和粪便也要做好无害化处理。 由于腺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消毒虽是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不能代替隔离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其他密切接触者推荐使用N95口罩,并及时做好手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 感染腮腺炎病毒后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多数病人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例在前驱期可出现倦怠、肌肉酸痛、结合膜炎、咽痛等症状,发病后起病急发然、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12天后单侧或双侧腮腺和()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通常持续710天。腮腺炎并发症的发生随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不同。15岁以上人群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增加,男性高于女性。青春期感染腮腺炎病毒,有高达30%的男性继发睾丸炎,有30%女性继发乳腺炎。另外,卵巢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病毒性耳聋也是流腮的并发症。流腮的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在腮腺出现肿大之前6天到腮腺肿大后9天具有高度传染性。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间占有比较高的比例,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流腮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污染唾液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可传播。没有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人群对流腮普遍易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较高,患过流腮的人一般不会二次感染,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学校、军队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容易发生流腮暴发。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防控措施 接种含腮腺炎成份的疫苗是预防流腮发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使用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麻风腮减毒活疫苗都可有效预防腮腺炎。陕西省2009年将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为满18月龄的儿童免费接种。对于没有接种过含腮腺炎成份疫苗的儿童及有机会接触腮腺炎患者的成年人,均应主动到预防接种单位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者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特别是进入幼儿园和学校等要过群体生活的少年儿童,家长应积极带孩子到就近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其他防控措施还包括

1)居家隔离者注意事项。居家隔离治疗的患者和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居家隔离观察的人,应减少与其他健康人接触,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以免传染给他人。患者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患者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

2)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学校和托幼机构应执行晨检制度,发现流腮患者,应隔离治疗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才能复学。对于接触者应密切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同时学校要对教室和学生活动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和经常通风换气。发生流腮暴发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必要时根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暴发流腮班级进行居家隔离。班级出现流腮的学生时,对于未接种过含腮腺炎成份疫苗和未患过流腮的儿童应尽早接种疫苗。 

3)腮腺炎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休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临床表现 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在发热25天后出现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或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民间也素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自从开展含麻疹类疫苗接种特别是纳入计划免疫之后,全球及我国麻疹发病大幅下降,但麻疹仍是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传染源。根据世卫估算,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罹患麻疹,其中约14.6万人因麻疹死亡。

防控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我省目前为儿童在8月龄、1824月龄各免费接种1剂麻风及麻腮风疫苗。未感染过麻疹且既往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其他人群,也推荐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冬春季节尽量避免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逗留,带幼儿就诊时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院内感染; 

3)患者在出疹后的4日内不应上学或上班,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无免疫力的人群; 

4)成人有感染麻疹风险的也可到各接种点咨询,采取“自费、自愿”原则接种疫苗,预防麻疹。

总之,无论是哪种病原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作为学校、医院等人群聚集单位和社区在每年的秋冬季节,都应高度关注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和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关闭窗口